龍膽
龍膽:是龍膽科、龍膽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分布于中國內蒙古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貴州、陜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;俄羅斯、朝鮮、日本也有分布。生長在海拔400-1700米的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河灘、灌叢中、林緣及林下、草甸。

形狀特征:多年生草本,高30-60厘米。根莖平臥或直立,短縮或長達5厘米,具多數粗壯、略肉質的須根。花枝單生,直立,黃綠色或紫紅色,中空,近圓形,具條棱,棱上具乳突,稀光滑。枝下部葉膜質,淡紫紅色,鱗片形,長4-6毫米,先端分離,中部以下連合成筒狀抱莖;中、上部葉近革質,無柄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2-7厘米,寬2-3厘米,有時寬僅約0.4厘米,愈向莖上部葉愈小,先端急尖,基部心形或圓形,邊緣微外卷,粗糙,上面密生極細乳突,下面光滑,葉脈3-5條,在上面不明顯,在下面突起,粗糙。

繁殖方法:可分為秋播和春播,生產中多采用春播,在4月下旬-5月下旬進行春播,當地溫在約12℃以上時就可播種。播種前要把床土整細,床面要澆足水,待床面土質柔軟并且水干后,進行均勻散播,種子在播種前40℃溫水浸泡4小時,播種量(浸泡后的種子)10克/平方米,播后用充分混拌均勻的草木灰和細土覆蓋2厘米厚,輕輕壓實,用細小的網眼的噴水壺噴水,用黑色遮陽網覆蓋,覆蓋的遮陽網要進行支撐,不要貼緊床面。
龍膽的根及根莖入藥。其味苦、性寒。歸肝、膽經。清熱燥濕、瀉肝膽實火等作用。主治高血壓、頭暈耳鳴、膽囊炎、急性傳染性肝炎、陰部濕癢、濕熱黃疸、瘡癤癰腫、口苦和驚風等癥,為保肝利膽的良藥。